如影随形

影子是一个会撒谎的精灵,它在虚空中流浪和等待被发现之间;在存在与不存在之间....

您现在的位置是:主页 > 模板分享 > 作品 >

党中央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基层丨哈尔滨工业大学

发布时间:2025-11-17 09:48编辑:365bet官网浏览(67)

   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(0107190)(京ICP040090) 党中央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基层丨哈尔滨工业大学“卫星楼”“小课堂”有了“新教案” 2025年11月16日 09:23 来源:新华网 新华社哈尔滨11月14日电 题:哈尔滨工业大学“卫星建设”“小课堂”这里有了“新教案”,怀揣航天梦想的新一代可以获得专属赛道并起航——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小卫星班。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制定了“统筹推进科学技术发展”的部署,强调要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教育”。走进小卫星班课堂,一份特殊的“新教案”纸上浮现:学分“减”,内容却“加”;课程转入卫星车间,老师增加了工程师的典范;评价学生的不仅是考试成绩,还包括“是否上卫星”。可以上天了。”2022级小卫星班班长姚尊浩与同学依托“新小区卫星项目系统”自主创新卫星电磁仿真方法,探索新型巨型星座运维架构,荣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本科生创意类金奖离子。从他们的培养计划来看,毕业所需的学分已经从过去的160多分减少到了146分。 “减少”的背后,将为科学研究留下“更多”的空间。 “新的培训计划消除了以往课程中的重复内容,我们可以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研究和科学实践。”姚尊豪说道。课时减少了,但班级的“黄金内容”却变高了。 “传统课程更新需要4到6年的时间,但我们的教学内容紧扣国家战略和技术突破。”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副院长王小刚表示,作为培养航天人才的“特区”,小卫星班自开办以来就打破常规,实行科教融合。导师改变教学内容的结果,课程体系不断重复。 “A级C号称“航天工程前沿技术”的老师,居然有8位老师背弃了教学。“从学到载人航天工程,从卫星发射到智能引导,“这种讲授式的教学,既有校园指导,又有企业总工程师,让我们一进校门就与航天前沿互动。”他说,在小卫星课堂上,最好的“教具”不是模型,而是真正要发射上天的卫星。理工学院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创新工作坊汇聚了各学科本科生、硕士生、博士生,开创了我国大学生自主研制微纳卫星的先河,由航空航天学院2024级博士生李安康自主研发的“紫丁香三号”超平盘卫星即将发射。小卫星班的第一位学生。他回忆说,在参与“紫丁香三号”卫星结构设计时,有一个部件坏了,当时的第一反应是“修好,继续使用。”“但指导员郭金生很和蔼:“一定要改,天意的东西不能带有任何隐患。”“可以容忍失败,但决不能容忍瑕疵。”李安康说,这种对质量的尊重是从书本上学不到的。在位于哈尔滨市松北区的卫星车间里,2024级硕士生王冠琪还记得参与“丁香三号”获取机制研制的那些日日夜夜。当你看到自己设计的物质最终会进入天堂时,那种唠叨的感觉是无与伦比的。 ”他说。如今,实践机会贯穿了本科生的培养过程:大一接触四足机器人等重大项目,大二接触搭建无人机操控平台,大三可以参加导师课题组,切入领域互动。“现代化产业体系”和“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”作出了重要调整。我们将继续深化教学改革,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生态系统,将前沿科技成果融入课堂,让学生练就一身本领,培养敢想敢干、能干的青年人才。 “抵御工信部是一场硬仗。”哈尔滨工业大学紫丁香学生微纳卫星创新工场讲师吴凡表示,“我们不仅教学生造卫星,更让他们在‘真正的科研’中成长,为重大战略的落地和产业发展做出贡献。”诺学表示,当前,教育、科技、人才联动发展正在发生越来越深刻的变化。 (编辑:苗苏)

上一篇:日本反战团体担心冲绳将再次成为战场

下一篇:没有了